另一位北京住户,也成功进行了家庭用电低碳改造。他的经历或许能给普通人实现低碳梦提供一点启示。
2011年,刘昌峰参加了“自然之友”在北京开设的低碳家庭项目。该项目以“宜居要好房,好房要节能”为口号,在报名的志愿者中挑选20到30户普通居民家庭,进行家庭低碳改造的培训和建设,并对每户资助1万元。
刘昌峰热衷公益活动。
刘昌峰家的外墙具备难得的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条件。
借此机会,刘昌峰给家里安了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这套设备包括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和一个有蓄电及转换电流功能的主机。安装以后,太阳能供电系统发的电可以用于家用照明、冰箱和电脑用电。天气好的时候,2小时就可以蓄满电,他说,现在晚上回到家中,只要太阳能蓄电池充电超过40%,家中的电闸就可以拉下来,全部用太阳能供电。这套太阳能系统加上改装的LED灯,每月可节电30多度。
谈到改造是不是有难度。他很感谢“自然之友”的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整个改造过程“自然之友”为他和其他住户提供了整套改造方案,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建筑专家也参与指导,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后来他和参与此次活动中结识的人以及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朋友,组成一个QQ群,大家经常互相介绍低碳改造经验,分享对节能产品的试用心得。他们甚至还想组建一个类似“低碳改造咨询(研究)所”的自发性组织,帮助更多的人做改造计划并完成施工。
“想用节能环保产品的人很多,但是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机构能把市场和用户连接起来。我们群里边经常说的三个词是‘传承、传播、传递’。这里边传播很重要,传播的足够多了,实现低碳并不难。”刘昌峰觉得很多人都愿意做低碳改造,但选择产品的时候,专业知识不足,是比较大的困难。“比如LED灯泡的选择,会涉及很细的知识点,如果选不好,不适合自己的用电环境,灯泡就很容易坏,造成新的浪费。选用LED灯的知识网上有,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我们市场上的产品也良莠不齐,需要有可信度的网站、机构推荐专业文章,帮助大家正确选择。”
城市家庭建筑的低碳改造,节水、隔热方面的改造相对容易些,但太阳能用电改造相对麻烦一些。比如改用太阳能电源,对居住环境要求高,要有安放电池板的地方,要不影响小区环境和邻居生活,像他家这样板楼能装的很少,基本上要独栋别墅或自家的平房才有安装条件。他家外墙正好富余着安放空调外机的地方,原建筑所带的外墙装饰正好为悬挂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外,出于商品收益和售后服务的投入产出比的因素,太阳能厂商更愿意对有便利安装条件和购买数量多的用户提供服务。他家的两个空调外机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是用一封长邮件感动了厂家,才最终买到并安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