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及碳源汇项目进展交流会上了解到,由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牵头,杭州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联合攻关的“多源监测数据在区域尺度碳源汇评估技术释用中的敏感性分析”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该项研究现已完善长三角区域高精度、长序列在线监测数据质控分析方法,研发了二氧化碳在线实时监测数据质控软件,并形成了筛分方法技术报告,为实现双碳行动举措成效精细化评估、助力地方政府低碳绿色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按照项目设计,将应用浙江、安徽、上海三个典型区域背景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数据,建立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规范的温室气体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团队研发的高分辨率碳同化模式技术,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尺度高精细化的业务测试与分析,获取区域碳源汇精细动态变化的“自上而下”碳中和行动效果评估产品。目前,该项目基于浙江省温室气体监测平台,参考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多年业务运行和技术开发经验,已完成研发二氧化碳在线实时监测数据质控软件,形成了筛分方法技术报告。通过进一步提取杭州市主城区大气二氧化碳源信息,分析区域传输对观测站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依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团队,基于进行质量控制后的浙江省区域及有关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清单资料,合作开展了相应的自然/人为源同步同化测试工作,对比分析了碳监测核查支持系统反演结果与排放清单结果。综合碳排放清单、气象部门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碳卫星二氧化碳柱总量反演等方面,对浙江省2018—2020年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碳吸收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其间全省年均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占比为11%~17%左右。其中,碳源主要分布在浙北,碳汇分布在浙南;人为碳排放最高的是宁波市,其次是杭州市、嘉兴市;自然碳汇最大的是丽水市,其次是台州市、温州市。
研究成果目前已应用于浙江省温室气体监测分析平台。基于浙江省温室气体监测站网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气象监测资料,该平台可实现温室气体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数据质控、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筛分、数据统计分析、业务产品在线制作,为提升浙江省双碳工作科学决策精准化、动态化,更好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模板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作者: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