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落下帷幕。来自198个缔约方的谈判代表齐聚迪拜,对《巴黎协定》进行了首次“全球盘点”,并最终针对“在最近十年加大气候行动力度”的决定达成共识。
首次“全球盘点”——达成《阿联酋共识》
12月13日,198个缔约方代表通过“全球盘点”达成《阿联酋共识》,提出将1.5℃的升温目标控制在可实现的范围内。
《阿联酋共识》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实现远离化石燃料的过渡,并强调在最关键的近十年中加快行动,于2050年前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鼓励各缔约方提交全经济范围的国家自主贡献。
《阿联酋共识》还提出,到2030年实现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新目标。另外,要加快“逐步减少”煤炭发电的进程,加速研发碳捕集和碳封存等技术,以协助难以减排的产业实现目标,并大幅减少甲烷排放。
除了“全球盘点”之外,为期两周的会议过程中还达成了多项气候协议。
长期以来,气候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气候脆弱地区的影响首当其冲。去年,在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上批准设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于COP28正式宣布启动。
COP28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诸多方面达成了承诺和宣言。例如,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宣布了《气候与健康宣言》,将健康置于全球气候行动的核心,加快行动保护人们的健康免受日益加剧的气候影响;宣布《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宣布《关于气候救济、恢复与和平的阿联酋宣言》,使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能更好抵御气候变化;宣布《阿联酋气候融资框架宣言》以响应《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占全球石油产量超四成的50家能源公司共同签署《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承诺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净零排放的目标……
守信重诺,深化合作——中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特别是在能源转型领域,近四五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以及新能源投资额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中国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分别占全球的45.6%和48.5%,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增新能源装机都在中国。
阿联酋主流媒体《联邦报》在COP28上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称赞中国对于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前提,中国在大力发展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做出最大的努力。”COP28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接受《联邦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秩序和规则,推动落实《巴黎协定》。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直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发,对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开展全民早期预警的相关倡议。今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和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依托该协议,通过援助灾害早期预警相关设备物资、提供能力建设等方式,共同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供支持。
“中国始终强调合作、共赢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国际气候合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发全球更积极地采取早期预警措施和适应行动。”COP28期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气象局积极推动完善天地一体化的风云卫星全球数据共享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向国际用户共享风云卫星数据,提升全球监测预测的协同能力。截至2023年,数据服务覆盖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加至129个。同时,还发布了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在该机制指挥下,近五年,风云气象卫星协同其他国际机制,为5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140余次应急服务。(作者: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