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精准发力。每一个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都有因地制宜确定的发展重点。在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的湖北,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是毫无疑问的重中之重。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中国气象局的组织推动和湖北省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湖北省气象局始终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在长江流域气象部门落实落地。
强基固本 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能力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气象局充分发挥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牵头作用,引领各成员单位强化气象基础能力建设,为共御长江流域气象灾害工作打基础、强根本。
着眼“监测精密”,在气象灾害多发易发区,长江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或升级3817个自动气象站、1000套固态降水设备、2427套视程障碍现象仪、146部X波段天气雷达和49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研发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和范围、冰面高程变化及融雪洪水遥感监测评估技术,开展流域关键区卫星遥感动态实时气候监测与评估。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持续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测,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渠道收集水利、航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数据。
发力“预报精准”,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结合长年代历史降水资料,大力开展0—10天精细化面雨量预报业务,发展覆盖实况-临近-短时-短中期的中小流域面雨量预报,开发中小河流灾害风险预报预警系统;发展流域延伸期网格预报业务,研发10—60天面雨量预报和概率订正的分区高温延伸期预报产品。
多措并举 精细服务护佑长江流域安澜
强化观测预报能力,为的是打造全过程气象服务。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气象局着力在流域防汛抗旱、航运安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调度、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领域丰富服务内涵。
2022年,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造成巨大影响。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基于气候影响评估,精准预测流域高温少雨趋势,提早建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提高水库运行水位,以蓄水保水为主,充分利用中小洪水抬升水位。8月,干旱达到峰值,三峡水库仍能保持8000立方米/秒至9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有效保障了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联合海事部门完善递进式预警联动机制,航运共享平台成为长江海事局实时业务系统,护航黄金水道,确保航运零事故。据海事部门统计,自长江航运气象服务开展以来,长江主航道连续两年未发生因气象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改善生态,同样是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湖泊水质遥感监测反演方法、流域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城市湿地气候调节效应评估方法等湿地气象关键技术,建立湿地生态气象标准。《长江流域生态气象年报》被编入2022年《长江治理与保护年度报告》。
紧抓能源保供,“风光水”全覆盖。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在“风光水”各领域研发“发送用”全流程清洁能源气象服务技术,开展面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和调度服务,充分发挥三峡-金沙江梯级水库群供电效能。
携手并肩 共同下好一盘棋
打破属地防御思维,加强全方位协调合作,上下游气象部门共织“一张网”,多部门共下“一盘棋”,是更好发挥流域联合保障服务能力的关键。
针对上下游气象部门联动,湖北省气象局提出,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流域、水库的个性化服务支撑,实现“计算资源一片云、系统管理一个库、服务协同一张网、信息展现一张图”。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在长江八大支流和三大湖泊建立气象服务河长制、湖长制,编制《新一代长江流域共享业务平台建设方案》,实施长江流域共享一体化平台云化改造,初步形成流域内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预报服务联防网络。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快速传播。
针对长江流域灾害性天气,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与相关单位积极联动;与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建立常态化视频会商机制,提供流域防洪抗旱水资源利用气象服务;与长江海事局建立长江干线湖北段气象预警合作机制;与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制定淡水养殖气象服务方案,从加强预警服务、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益等三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作者:陈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