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欧洲正在经历突如其来的“烤验”。法国、苏格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气象学家,共同震惊于一件事:1月1日以来席卷欧洲的反常高温天气中多国气温打破纪录,一些地区的夜间温度甚至与夏季一致。此外,温暖的天气还影响了阿尔卑斯山、西班牙北部等多个滑雪胜地,甚至许多滑雪场已经出现雪荒。
欧洲气温大举反弹,其背后“推手”究竟是谁?“反常暖冬”暗藏着怎样的隐忧?对我国应对此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又有何启示?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对此进行分析点评。
受高压脊系统控制 欧洲短期无降温可能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马杰表示,持续时间长、最高气温偏高明显、多地创纪录,是此次欧洲高温天气的显著特征。
全球表面实况产品显示,元旦以来,欧洲大陆气温持续升高,列支敦士登、捷克共和国、波兰、荷兰等国一月最高气温,已打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纪录,其中列支敦士登最高气温达20℃。
马杰分析,此次极端暖冬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受高压脊系统控制,大部地区高度场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该系统稳定少动,受其影响,欧洲大陆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好天气,气温不断回升,造成持续性高温过程。
但也有科学家如英国气象学家Scott Duncan认为,极端气温出现的原因很难确定,拉尼娜现象和海面异常温暖可能是背后推手。“变暖的大气层和海洋,正让创纪录高温变得愈加频繁。”
马杰从北半球环流形势分析,18日至27日,极涡主要位于欧亚大陆东侧。欧洲大陆大部尤其是中欧和东欧地区,大多数时段受高压系统控制,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高2℃-4℃,部分地区偏高幅度可达6℃-8℃。欧洲西部近期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有所起伏,平均气温较同期偏低1℃-2℃,局地偏低3℃-4℃。
总体而言,未来10天欧洲发生大范围明显冷空气过程可能性较小,有利于春节期间我国公民旅游度假。
能源与冰川 极端天气常态化背景下更需关注
北半球气温大举反弹,导致供暖需求下降,加上节日期间消费量通常较低,欧洲的天然气库存不降反升。
而就在一个月前,低温天气还使欧洲人担忧是否能平稳度过这个采暖季。
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极地气象委员会委员李熙晨表示,“暖冬”虽然缓和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能源供给对天气气候的依赖性。极端气候事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能源供给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多种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都对局地天气、气候有较强的依赖性,也急需更精准的预报,以更好地预测能源需求,维持供需平衡。
而欧洲高温事件暴露出的另一个危机在于冰川。高温之下,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正加速融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东启表示,冰川是全球变化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示器,而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形成堰塞湖等后果,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还会对周边区域乃至下游河流的水资源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李熙晨指出,我国山地冰川也面临着加速消融的风险。近年来,冰川持续融化导致周边区域河流和湖泊的面积不断增加,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长远影响。
那么,针对冰川加速融化问题,有何应对之策?张东启和李熙晨均表示,目前尚未有积极方法防治冰川的加速消融,能做的,只有加强冰川观测和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以减少冰川堰塞湖溃坝、冰崩等潜在风险,同时建设高水平冰川观测和研究人才队伍,为实现相关技术突破积攒力量。
从更长远来看,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暖趋势,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对减缓冰川消融、缓解能源危机具有积极影响。这也说明我国实施“双碳”和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