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发掘气候资源优势,为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经过一系列改革工作的落实落地,中国气象局创建的生态品牌“中国天然氧吧”,在挖掘各地生态资源、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也成为做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作以及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9个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保护+利用 赋能绿色发展

2020年6月,“中国天然氧吧”首批纳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评价工作管理;同年9月,“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被列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第二批)。

更多地方政府通过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增强了气候资源保护利用意识,重视并加大对当地气象工作的投入,促进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为气象部门更好地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

数据显示,82.7%的“中国天然氧吧”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0%以上,并仍在不断提升,福建德化、云南双柏、浙江缙云三年的空气优良天数占比均达100%。陕西宁强森林覆盖率增长居首位,宁强县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增加值达16.87%,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6.2%。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参与天然氧吧创建活动,“中国天然氧吧”申报数量逐渐上涨。

体系+机制 探索生态价值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编制《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技术规范》,同时建立基于遥感的客观评价体系,实现主客观相结合的“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方式;制定印发《中国天然氧吧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评价工作逐渐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组建专家团队,吸纳气象、旅游、健康等领域资深专家,配套制定《中国天然氧吧专家库管理办法》,同时,每年对省级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各省逐渐建立“中国天然氧吧”评价人才队伍;研发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创建满三年的地区使用品牌的效益进行系统定量评价,提出产业发展可行性建议,为后续品牌价值提升、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行业示范。

今年4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成立天然氧吧经济研究院,成立碳汇与生态价值评估技术委员会,设立气候生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进一步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天然氧吧经济与“双碳”目标更加紧密结合。

盘活生态资源 推动绿色发展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携手推进天然氧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正在孕育形成,效益日益显现。数据分析显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后,多地旅游热度、旅游收入在三年内明显增长,四川沐川、陕西商南等地旅游热度两年增幅达到原来的两到三倍;重庆市铜梁区在2021年共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从2019年的4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5亿元。

此外,“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通过创建活动及后续系列运营活动,带动体育、健康、中医药、农业等产业发展,对地方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未来,“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品牌形象,强化合作,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以及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作者:赵宁 宋雅静 蔡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