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林业和草原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难点为突破口,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构建技术转化应用创新体系。《规划》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等十大重点任务,对多项气象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规划》要求,要围绕气候变化大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建立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数据共享平台及气候生态环境预测系统,构建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健康跨领域风险评估模式;发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多尺度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指标体系及定量化、动态化分析技术,研发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转移于一体的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平台。

围绕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要构建城市(群)内涝防控技术及平台,研发京津冀、长三角气候风险与生态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技术和平台,发展脆弱生态系统、人群健康、重大工程等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实现模式、流域/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构建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恢复与治理;建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履约中的关键问题,建设性参与和引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强化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履约能力。

围绕人才保障措施,要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对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等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培养出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高水平创新团队、青年科学家等;加强国际双边、多边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等研究合作,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中德应对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等国际合作计划。

《规划》的印发将有助于深化部门合作,为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快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抓手。(作者: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