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0期)》。这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0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报告了中国2020年主要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情况。

中国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

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所用数据处理方法、标准、流程均与国际接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从2016年起,我国发射3颗二氧化碳在轨卫星,2018年开始开展机载温室气体在线观测和平流层温室气体原位观测试验。2021年,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和16个省级气象观测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目前中国气象局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开展温室气体业务观测,其中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32个大气本底站之一。2020年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414.3±0.2 ppm、1944±0.7 ppb、333.8±0.1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19年增幅约2.5ppm,与全球增幅持平。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

2021年10月25日,WMO发布《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采用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数据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全球大气气体先进试验(AGAGE)等。公报称: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202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5 ppm,高于过去十年平均增幅(2.4 ppm)。2020年全球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幅分别达11 ppb和1.2 ppb。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温室气体指数分析结果:2020年由大气长寿命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约47%,而这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