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占全球不到2%面积的城市,消耗了全世界78%的资源,碳排放占整体排放量70%以上。毫无疑问,城市是碳减排的主战场。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在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茜看来,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因素。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施碳排放精准高效管理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王茜表示,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展开相关探索。在浙江,基于前期积累的碳排放数据,省级碳排放管理平台加强企业和区域碳排放点面数据深度融合;在广东,省政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低碳行为予以痕迹化、量化、交易化,建立起全员参与的“碳普惠”机制。
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当前,数字化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还缺乏政策性指导,这就导致目前的应用多半属于小范围探索,大多数城市对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低碳发展尚不够明确。此外,当前的碳排放监测、碳达峰预测、碳资产管理,主要针对部分重点行业或企业进行,没有与城市建筑、交通、供暖、气象等方面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能力较弱,导致政府无法准确评估城市减排潜力,继而无从精准施策。
对于公众而言,虽然我国已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但没有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碳减排量化核算—实施激励奖励—持续绿色低碳行动”的全民参与闭环,导致公众缺乏便捷的数字化平台参与渠道,数据无法汇聚、减排无法量化。
对此,王茜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规范制定,鼓励开展数字化技术助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并基于试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低碳城市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对于城市低碳数据的整合管理,她建议推动城市“双碳大脑”建设,提升政府精准施策能力。
“双碳大脑”将全面融合建筑、交通、供暖、用电、气象及城市重点企业行业的各类生产生活数据,动态监测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并通过多源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精准评估城市的碳减排潜力并进行碳达峰预测。她还提议,打造国家级的碳普惠App,为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提供渠道。
对于气象大数据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王茜表示值得期待。她认为,气象大数据应用在多行业多领域有着广泛需求,应推进气象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王茜呼吁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气象大数据创新应用工作,加强开放合作,推进数据共享;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抓手,不断推进数字气象、智慧气象的创新应用和服务。(作者: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