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在“局地气候区对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的适用性”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将为检验与修正数值模式中城市冠层方案的动力模块的模拟效果提供科学基础。
局地气候区分类系统起源于城市热环境与城市热岛精细化研究,是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对城市局地尺度上的天气现象进行预报分析的基础,但在中高纬度地区的热环境对应关系尚缺乏观测数据验证。研究旨在探究局地气候区分类系统与城市地表热岛强度、地表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验证局地气候区分类系统在中高纬度地区的适用性。
研究分析了沈阳城市地表热岛强度的月变化以及局地气候区方案在三种空间背景(城市、农村及其组合)下对地表温度差异的适用性,对比研究了局地气候区与不同月份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局地气候区与地表温度没有遵循固定顺序或关系,在7月至8月,重工业类对应的平均地表温度最高;10月至来年5月,建筑分布稀疏地区的地表温度最高;不同类型局地气候区的地表温度因其所属空间背景而不同;局地气候区对温度差异的适用性因月份而异,其中7-10月局地气候区分类方案适用性最好,5月局地气候区分类方案的适用性最弱。该研究可为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和城市设计等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日本广岛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重庆大学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遥感)》上发表。
(作者:张钰祺 赵梓淇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