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提高居民“幸福感”、聚焦于增强城市“免疫力”,“第十五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和“2020(第十五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杭州同期召开。
图为大会主论坛现场
本次两场盛会分别以“补水污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丽城乡建设”和“韧性宜居·健康活力”为主题,邀请了20多位院士大师,400多位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就如何紧扣人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宜居城市”的打造和应急体系的完善,推进持续发展,打造“韧性城市”进行了系统研讨。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国际未来城市科技创新联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共同主办。
11月17日,两场盛会合并举办的开幕式和主论坛上,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为大会作开幕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为大会作主旨报告,国际水协(IWA)执行总裁Kala Vairavamoorthy作视频报告,深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嘉东,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水专项副总师邵益生,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俞孔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沈磊以及威立雅、首创股份、南方泵业、上海凯泉、中韩杜科、华为、北排等实践先锋企业代表作主题演讲。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住建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等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全国水环境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专家学者、先进企业代表等,共计3000余人参加大会。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为大会开幕式致辞,作为东道主,刘忻市长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全体与会嘉宾代表来到杭州表示诚挚的欢迎。刘忻市长为在座与会代表介绍了从运河走来,从南宋文化鼎盛繁荣走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介绍了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创新活力之城——杭州;介绍了人文、自然和谐共处,“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生态文明之都——杭州。他指出,此次盛会的召开,势必将为杭州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中华智慧、中华方案。
以“迈向韧性城市的十个步骤”为题,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针对当前城市可能面对的极端气候、科技革命、冠状病毒、突发袭击等不确定性制订了详细的应对方案。他指出,韧性城市是对原有工业文明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创新,必须与分布式新能源、海绵城市、水处理等协同建设,同时还需要城市管理者转变思想理念,从传统的“集中化、大型化、中心控制模式”工业文明思维里跳出,构建强调主体生成、开放协同、分布式并联运行的未来城市韧性设计新途径。
国际水协(IWA)执行总裁Kala Vairavamoorthy先生在他的视频报告《数字化推动城市水业发展》中表示,由于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的压力,水务部门在如何管理越发稀缺和不可靠的水资源上面临着重重困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水务行业需要变得更加智慧。他指出,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分析方法以及智能设备可以让系统控制变得更加智慧,因此实现数字化是推动水务行业智慧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曲久辉在他的报告《碳中和城市构建的蓝色方案》中指出,碳中和是城市低碳水循环的新方向,是绿色城市水系统构建的新模式,是城市水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他表示,“碳中和”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也是新科技理念策略随之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碳排放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碳中和的相关产品、装备、工程将成为水产业新的增长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水重大专项技术总师吴丰昌在他的报告《面向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环境安全战略初步思考》中指出,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虽然近10年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主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水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同时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已然危及水生态和饮用水安全。针对这些现状,吴丰昌院士提出了继续加强污染规律与污染成因研究,进一步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重大工程的绩效评估,提高协同治理和系统修复工程的效能等建议。
“全要素治理,全周期管理”是先进的生态治理理念和生态美丽河湖建设理念。通过回顾深圳水环境治理路径历程,深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嘉东介绍了“全要素治理,全周期管理”在深圳水环境治理中的探索,他指出,跳出治水看治水,以治水倒逼流域空间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生态治理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仁忠在他的报告《智慧城市系统思维》中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城市必须秉持系统思维,而单纬度的思考和点上的探索、局部的突破,将无助于根本性解决城市问题,也无法助力城市健康发展。他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智慧城市仅依靠ICT是不够的,城市在进化、范式也在变迁,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立新城市科学。
以“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的探索和实践”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建国针对中国历史城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共性科学难题、高度设计、密度设计、城市风貌、历史街区聚落和广义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价值评估、机理揭示、预防性保护及绿色途径,为新的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工作流程。
围绕主题,大会11月17日设置了“开幕式暨主论坛”和“城镇水务发展和城市规划主论坛”两场全体大会,11月18日还平行召开了39场专题研讨分论坛。分论坛邀请了主办单位代表、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领域顶尖研究院所负责人、领先企业代表等就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标准进行深度探讨。
会议同期举办了“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博览会展览规模达30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成果、智慧水务系统及设备、水处理技术设备、产业融合成果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