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两大碳排放国,中美再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合作。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作国事访问期间,两国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两个月后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公平、进取的全球气候协议注入新动力。

中美双方官员就此次《声明》内容已开展为期数月的幕后讨论。最后确定中国方面的行动内容包括中国要在2017年建立全国范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向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同时限制公共资金对国内高碳项目的投入。此外,中国还公布了通过提高收购电价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售电的“绿色配电”项目。

保尔森基金会发言人艾巧思(ChelseaEakin)告诉财新记者:“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声明由中国和美国共同发表,也是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姿态从观望到引导转变的实例。”

“自去年11月联合声明以来,中美两国已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领导力。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通过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进一步巩固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管控分歧,可以为其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进一步增强各方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成果的信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对财新记者表示。

2014年11月,中美两国首脑在北京发布了首份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中国则计划于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两国在今年各自递交给联合国的自主贡献预案(INDC)目标中重申了以上目标。

滕飞认为,此次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关键词是“落实”。“这意味着,以提交INDC为标志的宣示各国气候目标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主要国家将从目标宣示转向务实的国内行动,国际气候制度将进入‘落实’INDC的实施阶段。”

滕飞是联合国IDDRI16国深度减碳路径报告中国报告的作者。报告指出,推动碳排放总量控制以及采取市场导向的手段来为温室气体合理定价是中国实现深度减碳最重要的两大战略方向。

此次《声明》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排放权交易(cap-and-trade)系统,涉及电力、水泥、钢材等八大重点行业。总量控制和碳交易的理念被西方经济学家视为通过提高非洁净能源使用成本的办法来推动行业使用情节能源的市场化道路。

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即将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将成为超过欧盟的全球体量第一大市场。保尔森基金会报告预计,中国碳排放上限在30亿-40亿吨,市场规模最高可达640亿元人民币。

2011年10月,中国宣布在七个省市实施碳交易试点项目,并于次年正式启动。据保尔森基金会统计,七个省市总共有2052家企业参与项目,截至2015年7月31日,七个试点地区交易总量5170万吨,总值3.08亿美元。然而,地区纳入碳交易系统的标准不一、执行力度不同、启动时间有先后,导致地区交易总量差距大,如交易量最低的天津和最高的湖北之间交易总值相差了十多倍。

中国本土NGO创绿中心研究院在对财新记者的回复中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上宣布2017年推行全国碳市场的目标,与国内之前的时间表一致。然而,中国碳市场仍面临潜在风险和挑战,如排放数据质量先天不足,总量设定过松,总量的浮动性、增长空间的预留与其他国家能源和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衔接考虑还有待完善、法律基础和惩罚力度不充分等问题。

“考虑到各省目前还在努力推动核查,具体实现时间也需要看全国的准备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法这一顶层立法的推进。”创绿中心研究院表示。

艾巧思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计划将加深中国如期甚至提前实现2030年碳排放高峰的承诺,并进一步肯定了碳交易制度。此前,由于碳交易执行上的复杂性,很多人曾对碳市场引入的承诺表达过质疑。

相比南海问题、网络黑客等棘手问题,气候变化显然是习奥会晤中难得的能另两国都稍感轻松的议题,也是去年11月以来,取得最大进步的合作领域。

美国当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北部设有两个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今年上半年,奥巴马政府出台清洁电力计划,为发电厂碳减排制定计划,并鼓励更多的州政府来设立或加入碳交易市场。(记者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