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 庄白羽报道 “我们应当有一个新思路,将气候变化最新的科学结论和学界的真知灼见告知全社会,使保护环境的观念扎根在心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告诉记者,今年两会期间,比较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涉及环境方面的一些议题。

“对我国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使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新机遇。”秦大河表示,我国目前在环境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雾、霾天气多发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凸显出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任务日益紧迫;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国际层面上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所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既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现实选择。”他说。

秦大河认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我国目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较高,2013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1.5%,但能源消耗占全世界的22%。“未来如果在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在能耗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够用同样的能源消耗去创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另一方面,他建议,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提升对气候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坚持趋利避害并举、适应和减缓并重,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科学有效防御气象灾害,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气候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同时,秦大河还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这是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重要环节”。他认为应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全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的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