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草原上气候巨变,十年间暴雪不断,北宋京城汴梁年年下大雪,蒙古草原上的牧草大量冻死,蒙古游牧民族的各个部落都拼命向仅有的为数不多的草地聚集。为了争夺仅剩的一点牧草,蒙古游牧民族内部各部落爆发了激烈的内战,经过火并后出现了最后的胜利者“成吉思汗”。经过火并后,在内战中能生存下来的蒙古人都是可以以一当十的彪悍勇士,接着,仅剩的一点牧草也被吃完了,游牧民族的牲畜都死光了。成吉思汗带着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为了生存向南进发,最后,宋朝、西夏国灭亡了。

这是一些古代战争爱好者对成吉思汗南下攻打宋朝这件事,从气候角度所做的解读。防范游牧民族的入侵,恐怕没有一个文明会比中原王朝更有经验更殚精竭虑,因为中国是古代文明中受游牧民族入侵威胁最大的文明,游牧民族生活的欧亚大草原的风暴核心,正是中国正北方的蒙古高原。相比农耕民族,游牧民族的经济生态则更为脆弱。一旦出现寒冷和干旱天气,蒙古草原上就一定会诞生一位伟大的可汗。这时,万里长城也无法阻挡游牧民族的南下了。

我们有理由认为,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兴起,正是气候变冷的缘故。蒙元的兴起,是始于12世纪的寒冷气候导致游牧民族入侵浪潮的第二波,上一波,宋人眼中的野蛮人契丹,突然被更野蛮的女真人攻灭,极短的时间里,这种戏剧性场面再次出现。

今人解读辽亡于金,金亡于元,都说是因为被灭亡者入主中原后迅速汉化,战斗力急剧衰落的原因。当然,相对更野蛮的入侵者,这种说法也许不错,但就横向比较而言,辽、金被迅速毁灭之时,不能简单以丧失战斗力来评价。

比如契丹国,在余部流亡中亚建立西辽政权后,迅速击败周围突厥语国家,即便曾在西方大败拜占庭帝国的塞尔柱突厥,也于1141年被西辽击败,其势力被逐出中亚的阿姆河地区,后遂全力西侵。至于金,联蒙古灭金的宋朝,竟然被腹背受敌的金连续击败。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金曾在秦汉长城以北数百公里远的地方修造了一条中国最北的长城,此时距金灭契丹不久,国力正盛,为防止蒙古兴起,时不时侵入草原蒙古诸部进行武力减丁,奈何骚扰入侵的蒙古人依然汹涌而来。背后的动力与女真人在契丹身后兴起完全一致。

10世纪是气候转暖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人口增长,但到了12世纪,气候变冷,东北亚寒冷地区一个比一个更野蛮的民族,相继从草原和森林深处被寒冷的皮鞭抽打驱赶。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始,其一连串的对外征伐的赫赫武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对象,很少有人留意,在蒙古国疯狂对外征伐的同时,蒙古高原正遭受一连串罕见的自然灾害。

在拔都西征欧洲的1240年,蒙古草原因干旱而野草自燃,史称“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在蒙古人入侵中东和中原时,正是草原上受灾的游牧人大规模南下之时,元史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至灭宋,北方草原地区被迫南下的贫民数量高达近九十万户。

不少人遗憾,西征欧洲一路所向无敌的蒙古兵,1242年因窝阔台病死撤回而未尽全功。再度西征会如何?这为古代军事史爱好者提供了极多的想象和计算空间。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之后,蒙古人转而直接南下征服南宋,原因其实很简单,此时气候之寒冷,北方草原生活已如此艰难,使得循旧路再度西征已变得不太可能。

毛词曾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如上分析,其实“天骄”亦可解读为,一切征伐仅仅为天气驱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