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关于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影响的研究开始变得热门起来,即全球气温变化对动物体型的影响。

近日举行的第73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古生物学者菲利普·金格里奇(philip gingerich)及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他们最新的发现:在5300万年前,地球出现过一次异常的高温期,而那个时期的哺乳动物显示出了“侏儒化”的倾向。

而在2012年的一份研究中表明,在金格里奇所关注的这一次异常高温的200万年前,还有一次“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距今5500万年,那时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顶峰,哺乳动物在那时就出现过体型缩小的现象。

难道说,气候变暖会让动物的体型“缩水”吗?那么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的今天,地球上的动物,甚至是人类的体型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气候变暖动物“缩水”?
拇指猴还会变得更小么?(资料图片)

温度可能直接影响动物体型

对于哺乳动物的体型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多考古证据的指向基本一致,在气候变暖时,哺乳动物的体型会缩小。

金格里奇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古老的有蹄类动物——古偶蹄兽在5300万年前的那次异常高温期间体型缩小了20%,而一种灵长类动物的体型缩小了8%。

在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中,根据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洛奇(jonathan bloch)的长期研究发现,那时的始祖马体型缩小到了今天家猫那样的大小。

体型缩小是一些动物应对气温升高的一种方法。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义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体型的变化是动物的一种热保护机制。体型越小,其表面的皮肤相对于体积的散热面积会更大,而有利于散热。

这类研究有一个著名“贝格曼定律”,认为高纬度生物的体型倾向于长得更大。

李义明解释说,贝格曼定律原意是研究同种之间的一些体型差别的原因,实际上在不同种之间也有这样的规律。在食物相同的情况下,高纬度温度偏低,体型偏大,这是因为,体型越大,皮肤相对于体型的散热面积就比较小,更易保持体温。

冷血动物的变化尚存争议

虽然在哺乳动物中可以找到这样的规律,但是对于爬行动物,从近几年的研究中,记者发现,结论似乎并不统一。

比如,布洛奇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的化石中发现了一种“泰坦巨蟒”的巨型蛇类化石,其体长几乎与一辆公交车接近。因此,他认为,在气候变暖后,虽然哺乳动物体型缩小,但是对于爬行动物那样的冷血动物,体型反而变大。

不过,在2011年却有研究人员已经得出了气候变暖会导致冷血动物的体型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