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天出行,每当雨后春笋萌芽,他们便背井离乡,不畏风雨,不惧泥泞,穿梭在最原始的大山里。他们以笋为生,却珍惜着大自然的恩赐。
重庆市丰都县三抚林场至澜天湖一线被采笋人视为宝地。这里海拔在1500到1800米,降雨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尤其在四月,这里经常细雨绵绵,大雾弥漫,这样的气候条件,促使全国最大的平竹产地的竹林生长茂盛,其竹笋独具香、嫩、脆、鲜的特点,富含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
每年四月,当遍地竹笋破土而出,重庆丰都三抚林场至澜天湖的大山中都会迎来一群来自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采笋人(彝族为主),他们或是夫妻,或是亲戚,或是情侣,或是父子、母子,他们在公路沿线搭起简易的帐蓬,冒着风雨,踏着泥泞,在大山深处采笋。
今年4月中旬,这群采笋人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他们十分珍惜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赐,对采集每根竹笋的要求有他们心中的考量。因此,即使脚下是遍地新出的幼笋,他们也不会去采摘。他们会不畏艰辛,去离营地很远的大山采摘,身背几十斤的鲜笋穿梭在茂密的竹林中和泥泞的山路上。每当笔者驱车经过采笋人踏出的山路或是营地,都会在细雨和浓雾中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那特有的采笋服装上艳丽的色彩在雨和雾中与大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与他们近距离相视时,你会分不清他们脸上是汗水还是雨水。当一天劳作后,他们全然没有了清晨结伴出发时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的自信笑容,取而代之的是脸上坚毅果敢和疲惫的神情,与之伴随的是沉重脚步和喘息声,让人感到震撼。
也许在外人看来,他们整天风餐露宿,脸上沾满洗不干净的泥土,嘴里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与现代化城市里的人格格不入,但待你真正走进他们,你才会发现被姑娘的美丽而惊叹,小伙的直率而折服,他们的热情、豪放、朴实、善良,没有丝毫的做作。
每根鲜笋都寄托着生活的希望,从他们装束上的小饰品可以看出依然渴望探知外面的世界。当笔者走近他们的帐蓬,他们都会热情地与你攀谈,招待你喝酒、抽烟、吃他们民族的“乌色色脚”(坨坨肉)。4月22日的夜晚,笔者还与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听他们讲述彝族古老的传说,听姑娘小伙尽情的歌唱,虽然语言不通,但能明白其大意。待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纵情歌唱后,洗尽一天的疲惫,换上干净的衣服,一切又回归到大自然的寂静之中。
4月底封山育林之际便是他们结束采笋的时候,笋贩子会在当地不错的餐馆为他们举行送行酒,这是他们最惬意的时候,他们会以彝族人特有的方式戏弄笋贩子,纵情豪饮,相互敬酒,用他们的母语祈求上苍为他们带来好运。第二天便会打起行囊,坐上笋贩子提供的车去往另一个城市,另一座大山。(谭永忠/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