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专家:中央气象台应用气象室副主任赵琳娜博士
主持人:王浩
摄 影:大康
责任编辑:小西
时间:2008年5月20日
主持人:今天早上7点钟,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四川地震中心附近的青川县西部、平武县、松潘县、红源县、北川县、茂县、黑水县、马尔康县东部、汶川县、理县、小金县东部、宝兴县北部、邛崃县北部以及甘肃文县等地的大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北川县、茂县、理县、汶川县等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目前各地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否会对地震灾区产生更严重的危害?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央气象台天气应用室主任赵琳娜博士给我们讲讲怎样防范地震余震和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赵博士,您好,请您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汶川地震后,有关地质灾害这方面的情况。
专家:地震之后,地质结构很不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了。地震余震的发生以及降水的影响会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另外,地震之后,滑坡、崩塌等造成江河水道堵塞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堰塞湖,很不稳定,极易漫堤垮坝。再就是新修的简易公路或者是山坡上由于地震造成的松散、不稳定的地方在降水大时比较容易生成泥浆倾泄下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次地震后有些房屋即使没有倒塌,但是房屋结构已经松散,再加上大雨、地震余震,依然会带来严重的灾害?
专家:不仅仅是房屋。灾区灾民现在都住在野外,更要注意防御降水后滑坡、泥石流现象的产生。
主持人: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增大震区救援的难度,如果地震灾区发生地质灾害的话,危害的程度会有多大?
专家:从气象角度来说,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大概有三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它造成整个山体处于错位的状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震灾区的条件是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地震过后,地质结构松散不稳定,通往灾区新修的路也不像平时那样结实,如果遇到大的降水很容易产生泥石流。而南方山区的公路大多修在半山腰,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主持人:那么这次地震过后的受灾区应该怎样防范地质灾害呢?
专家:在搭建避震及救援设施的时候要避开危险区域,比如:陡峭的山沟、山坡等。另外救援行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通过收音机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及时躲避较大的降水。
主持人:最近大家都很关心堰塞湖的问题,您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堰塞湖?它是如何形成的?会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专家:一般情况下堰塞湖是由于发生地质灾害,比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会把一些正常的河道或湖堵塞使水流不畅,相当于形成一个大坝,但是这个“大坝”并不像人工修建的大坝那样牢固,而是自然灾害堆积而成。水位升高后很容易倒塌,危险性是很高的。如果大坝垮塌,形成洪水夹杂着土和石块也就是我们说的泥石流冲向下游,将会对下游造成很大威胁。现在水利部门也在关注堰塞湖的水位以及我们气象部门预报的降水,及时安排下游居民的疏散工作。
主持人:针对地震灾区的天气,再加上很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我们气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专家:针对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灾害,遵照中国气象局启动的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我们从交通预报、地质灾害预报、水文气象三个方面做了更精细的服务。交通方面,我们现在更关注地震灾区天气,尤其是关注汶川、息县、213国道、317国道等,以震中为中心,对通往灾区四面八方的公路做精细的交通预报。每天6:30、10:30、16:30分别制作三次精细预报。在地质灾害预报这方面,由于地震之后,造成地质结构的变化,地震灾区的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了。我们以汶川为中心,包括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做精细的地质灾害预报,每天也是制作三次。由于20-21日地震灾区将有一次大的降水过程,对于水文预报,我们从昨天开始新增加了针对灾区上游五个流域的48小时面雨量预报。并将这些预报发给有关部门,同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发布予公众。
主持人: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伤害,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因为党和政府的关心,全国人民的团结,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我相信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感谢赵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